首页 >> 子宫息肉 >>

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理

来源:许昌玛丽妇科医院 时间:2012-12-10

找不到想要的内容?直接点击问医生>>>

  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理

  【病因学】

  息肉形成的原因,可能与炎症、内分泌紊乱,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。多数学者认为,息肉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,尤其是基底部内膜。

  【病理改变】

  大体观察,更常见的类型是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,单个或多发,灰红色,有光泽,一般体积较小,平均直径在0.5~2cm之间。小的仅有1~2mm直径,大而多发者可充满宫腔。蒂粗细、长短不一,长者可突出于子宫颈口外。有的蒂较短,呈弥漫型生长。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坏死,亦可合并感染,如蒂扭转,则发生出血性梗死。

  镜检: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组成,表面被覆一层立方上皮或低柱状上皮。息肉中间部分形成纤维性纵轴,其内含有血管。

  由于蒂部狭窄,血液供应减少,息肉极易变性。更易发生息肉血管内血栓形成,因瘀血而变成深紫色,常在顶端开始发生坏死,更后可能腐崩而脱落。

  息肉恶变的病理诊断标准是:①必须看到整个息肉的形态;②恶变限于息肉内;③息肉周围的内膜无癌变。应注意与子宫内膜腺癌呈息肉状生长相鉴别。

  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,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。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,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,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。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,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。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,易继发感染、坏死,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。

  子宫内膜息肉诊断鉴别,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;宫颈口处看到或触及息肉,子宫体略增大;作宫腔镜检查或分段诊刮,将取出的组织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,可以明确诊断,并可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、粘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鉴别。

  诊治体会:

  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病例,B超诊断或怀疑属子宫内膜息肉时,宫腔镜检符合率并不高。而在临床治疗上,又缺乏较好的方法,即能够让子宫内膜充分崩解、剥离形成月经,不至于过息肉样增厚,这点现代医学治疗确实困难。

  部分病例,雌激素水平较高或效应明显,缺乏孕酮对抗,周期无排卵,对此,则应首先促排卵治疗,有些病例存在LUFS,也需要促排卵成功;孕激素对抗是缓解息肉生长的有效途径之一。因此低剂量孕激素全周期疗法,或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,卵巢功能抑制,或卵巢静息等方法均可使用;

  但是,过强的卵巢抑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,如有些病例在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后,卵巢功能难以恢复;有些病例卵巢功能恢复后,再发息肉。

读过本文的读者还阅读了:

小提示:手机挂号,可省去您宝贵的排队时间哦!